上海促进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机制形成 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近日,《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若干措施》包括九个方面28条,提出加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协同,推动将更多优质的创新药械纳入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提升创新药械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推动将更多前沿的、疗效好的创新药械投入临床使用,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最终使患者受益,促进健康水平提升。今天下午,上海召开新闻通气会对《若干措施》进行介绍和解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强商业保险供给
《若干措施》显示,在多方合作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方面,重点包括支持将创新性强、疗效确切、临床急需的创新药械纳入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在做优做强“沪惠保”品牌方面,优先推荐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纳入“沪惠保”特药目录。
市医保局透露,2023年“沪惠保”投保超过600万人。将支持商保公司开发更多费用低廉、保障范围合理的产品,将更多创新药械纳入支付范围,很快会新增5款个人账户专属产品。
加大医保支付支持
《若干措施》明确,在加大创新药械医保支付支持方面,重点包括支持创新药参与国家药品目录谈判,在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对创新药械予以倾斜,加快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应用,促进国家谈判创新药快速落地等。
市医保局表示,《若干措施》提出在信息共享、产品开放、参保理赔等方面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引导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充分发挥好补充保障的作用,将有效推动上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快创新药械应用
《若干措施》指出,加快创新药械临床应用方面,重点包括开通创新药挂网“绿色通道”,重申取消医院不合理限制,加大对创新药械医保支付和挂网支持等。
市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引导医疗机构进一步简化创新药械入院流程,大力增加创新药械临床使用。根据临床需求“应配尽配”,建立医疗机构创新药械配备动态调整机制。对涉及创新药械的临床技术创新项目,开启“绿色通道”,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及时组织专家评估,更好更快地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加强宣传推广,使医疗机构熟悉和了解创新药械的性能优势和支持政策,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对创新药械的临床使用需求。
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市经信委介绍,2019年至今,本市获批1类创新药累计19个,约占全国1/4,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累计26项,约占全国1/6,涌现出呋喹替尼、多格列艾汀片、质子治疗系统、探索者PET-CT等一批创新药械产品。本市开展一系列创新布局,重点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手术机器人、高端影像设备等领域创新发展,未来将孕育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疗法造福民众。
《若干措施》有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推出更多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例如,近年来,本市提前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国际前沿的创新疗法,目前已进入收获期,已上市了两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这两款产品定价均达到120万元,其适应症领域每年全国新发约1.3万病例,但截至2022年底,应用该疗法的仅500人左右。受限于个人支付能力,大批适用该疗法的人群无法应用细胞治疗这一先进的疗法。《若干措施》从支付端形成多方共担的支付机制,有望为人民群众用上更优的创新医药产品提供有力保障。
新民晚报记者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