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6.1%应届本科生起薪过万,薪资和幸福有什么关系?
(资料图片)
最近,看到新闻“仅6.1%应届本科生起薪过万”,这样的调查数据,没有注明城市、行业、岗位、时间等,只是一个概数的话,没有什么实际的参考价值,反而会增应届毕业生们的焦虑。
随后又看到一个调查结果:“ 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届大学毕业生中,担任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人员、医护人员、研究人员等职业的本科生,拥有较高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82%、78%、77%、77%,但月收入不及高收入行业,较之“月入过万”存在差距。尽管在求职过程中,工资是应聘者最关注的部分,但 “工资不高但幸福度高的工作”在近年来受到欢迎。”
“工资不高幸福度高的工作”都有是哪些啊?如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是: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人员、医护人员、研究人员等,几乎都是体制内的工作。现在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的考公务员了,可实际能考上的又能有多少呢?即使国家一再扩招,最终被录取的人员也是有限的。
那么,没考上公务员或者根本没考公务员的毕业生要怎么办呢?薪资多少?又该如何获得幸福呢?
人是很强大的动物,既有“趋利避害”的洞察力,也有“随机应变”适应力。人们努力去争取“最好的”,但最好的毕竟有限,所以会继续去追求“适合的”,“适合的”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
“薪资”的整体水平是由人才市场供需情况决定的。个别优秀的人拿到高工资,但也只是少数,绝大部分会处在市场薪资的平均水平。所以,不要太纠结于薪资的多少,很大程度上这是你不能决定的,薪资只是幸福生活的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金钱、地位、名誉、成功等似乎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关系较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的,但心理学家却否认了这种说法。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金钱买不来幸福,成功、名誉和地位也带不来幸福。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只要对人真诚、友爱,对人关怀、体贴,对人理解和包容,我们就可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最终获得幸福。
从而,也跳脱出“薪资”对“幸福”的影响,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