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清北游 不妨少限流多服务
7月8日,时隔三年之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暑期重新对外开放校园参观。虽然北京持续发布高温预警,但两校都迎来了数量庞大的游客群体,游客兴致不减。
由于预约名额已满,甚至还衍生出了加价购买的黄牛生意。在某二手交易网站,兜售“申请入校”服务的黄牛数量众多,而“清华北大入校名额”瞬间变身“商品”,被明码标价。
清华和北大都明确表示,校园参观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抵制黑导、游商等非法经营行为,拒绝以任何名义提供参观服务的有偿预约。
【资料图】
今年暑期北京旅游明确升温,无论是景点预约数据,还是游客们扎堆的人气,都能感受到北京文化资源被市场热捧。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八达岭长城、天安门广场等几乎预约爆满。“北京文化”走红走热,可以预见文化牌将成为假期游的一大卖点。
而以清北为代表,名校游是北京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尤其是寒暑假,不少学生和家长慕名而来,欣赏名校风景,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求学心切,名校游本来就大有可为。清华北大开放预约参观,值得全民点赞。顶流担当,自然还能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头作用,让更多的校园敞开大门。
走进“象牙塔”的学生和家长,多半带着美好的愿望。憧憬大学生活,了解名校历史,接受文化熏陶,这种激励常常是润物无声,但宁静致远。
疫情三年不少此类“被抑制”的需求重新释放,面对旅游资源与市场需求的矛盾,高校面临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承接暑期旅游热带来的考验。
学校预约限流有情可原,毕竟高校并非商业景区,需要做好各项统筹,安排好人力,进行预约管理。
而能不能在开放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规划引导,更多提供名额,则代表了一种态度、责任和大学之“大”的担当。
具体看,校园游和一般景点旅游“项目制”不同,体验感的获得更多来自于逛光、感受、交流,因此根据不同学校大小,同一所高校游客停留时间不会相差太大。
高校不妨多增加一些供给,不同时段预约设置得更加精细,不仅可以提高整体预约人数上限,还能有效兼顾好内部的安保、统筹、规划和管理。
除了主动增加人数“容量”,还应不断提供内容服务的“含量”。比如,设置更多的交流环节,通过志愿者导览、“状元”们的求学故事分享,让游客们既来之则不虚此行。
多开放总归是好事儿。高校是知识的聚集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在高度开放和流动的社会中,很多人慕名参观高校,高校应该敞开大门。
北大和清华都是校园游的顶流。学校别怕麻烦,相关的教育、文化部门多支持配合,让更多的人来走一走、看一看,这便是大学之“大”应该先做的加法。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