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东西问·综述丨中外专家解题“AI革命与文明进化”

中国新闻网     2023-05-31 13:23:56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电 题:中外专家解题“AI革命与文明进化”


【资料图】

作者 文龙杰 崔白露 徐皇冠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如何?人会否被人工智能代替?东西方对AI革命的认识有何异同?由中新社主办的第二届“东西问智库”主题论坛5月3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中外专家围绕“AI革命与文明进化”展开对话。

5月30日,中新社第二届“东西问智库”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多位中外专家围绕“AI革命与文明进化”展开讨论。图为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忧虑,好还是坏?

今天人类社会迎来人工智能发展热潮。人工智能应用迅速“破圈”,机器人、ChatGPT、AI绘画、AI歌手等等,带动产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大华讲席教授杨慧林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大华讲席教授杨慧林指出,任何人都无法拒绝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如何使用和利用人工智能。

图为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从“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迈向“具身智能”,下一个时代人工智能或将具备有感知能力的硬件身体,以具身智能的形态继续发展。

图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人工智能专家亚瑟·阿布-穆斯塔法通过视频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人工智能专家亚瑟·阿布-穆斯塔法表示,人工智能这个话题“有时令人兴奋,有时令人忧虑”,担忧的原因之一是,人工智能最近越来越表现得“像人一样”,“我们没想到机器能做到这一点”。

“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比人类更聪明”,“有时会完全接管,有时会从属人类”。亚瑟·阿布-穆斯塔法指出,甚至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系统会在“螺旋上升”中变得更聪明,人类将完全被边缘化,“按这种观点来看,AI显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图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东西,同还是异?

人类似乎已来到“AI革命”前夜,人机共生的趋势越来越凸显,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行者,还是最终成为给人类降维打击的反叛者?

对于这些问题,东西方文化给出了不同解读与启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梳理了西方哲学家的反思后指出,在复杂的数据分析、语言翻译、决策、推理等任务上,计算机可能与人类的智力和能力相当,甚至超过人类。因此就出现了一批“灭绝主义者”,希望以机器人取代人类生命的人。

“我把这些人叫做现代科学的典籍思想家培根和笛卡尔的后代,现代科学发展到这一步终于显示出来它的本来面目,就是对自然的力量包括对人类生命的新力量,意味着可以对人类的一切进行改造、重置和废除。”胡泳指出,需要警惕人的可能异化,通过对人性的反观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超人类、后人类与人的可能异化”问题。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悦笛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悦笛认为,对于该问题的思考可以“回到孔子”。他指出,在孔子提出的伦理原则中,“忠”处于重要位置,“机器人忠诚于人类,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其次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次是“仁”,机器人在什么意义上可能会有仁爱、仁心。

“在人工智能这方面,中国人可以给出很多情理合一的解答,这方面反倒是西方所忽略的。”刘悦笛指出,孟子讲“四端”,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例如,当看到一个小孩子往前爬,前面是井,任何人都会想救他一把,这是恻隐之心。如果机器人没有这种情感,会救吗?

视频:【东西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悦笛:直面人工智能,我们要守住人类自身情感的底限来源:中国新闻网

转折,停还是走?

作为一个新事物,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带来新技术、新产品,而其快速迭代与发展,也催生着人们对AI的反思。胡泳认为,人工智能到了一个转折点,现在是暂停和评估的好时机。

刘悦笛指出,人类拥有情感,机器却不能,“机器只能模拟情感,但不能像人类一样去生成情感”。田丰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差距之一,在于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

是否应继续向前?田丰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已退不回去”,科技正弥补生活,“真正的人类文明启蒙从当前的人机共智时代开始,人类将用基于大模型的知识工程工具去思考、去探索这个世界。”

在科技面前守住底线十分重要。刘悦笛说,破解“AI带来的情智悖论”,“必须守住理性智能的底线,守住人类自身的情感的底线”。田丰则提出“以人为本、技术可控、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伦理价值观。

思考越深,科技之问则越向人文主题回归。亚瑟·阿布-穆斯塔法认为,焦点在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欲望”,“智能是一种能力,而统治是一种欲望,它是出于生物学原因而出现在我们体内”。

杨慧林指出,“现在讨论的人工智能的问题,多都出现在人工智能之前,本质上是人自身的问题”。胡泳表示,要防止AI进步造成的“人的丧失”,同时,要警惕AI加剧世界不公平,以及AI被用于战争等深层问题,未来世界,或需要“关于人工智能的国际公约”。(完)

X 关闭

© 2021 亚洲医疗器械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