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点:阅读,那些怦然心动的事儿
信息时代,不论是传统的纸质书籍还是蓬勃发展的电子书籍,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能够获取的书籍都远超以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缘分是多么难能可贵。阅读过程中有好多怦然心动的瞬间,共鸣与思考一直伴随整个过程。
(相关资料图)
爱阅读?——阅读如吃饭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可阅读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只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还不足以驱动自觉阅读,需要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正如邂逅一段美妙的情缘。
首先需要培养阅读的强烈欲望,想要阅读,正如想要吃饭以补充身体所需一样自然。根据生存余力理论,想要生存余力大于一,我们就要让自己的生存力量尽量地放大,而缩小生存负载,我们自己在生存余力大于一的前提下,多余的时间应该要做好规划,不要以救火性质的紧急又重要的事情为推脱而忽略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所以,阅读需要每天都给予时间。我们作为父母或教师,对待孩子或学生时,我们知道要培养孩子每天阅读的习惯,给予至少半小时的阅读时间,但是轮到我们自己时怎能例外?我们更应该做好阅读的榜样示范,首先自己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和父母。
好的习惯需要长时间有节奏地重复,有助于巩固。今年是我参加“啃读挑战”的第六年,每月与志同道合的读书伙伴一起阅读,撰写一篇读书感悟,然后分享或聆听阅读心得,不断重复此过程,有利于促进阅读的良性循环。阅读,从需要他人监督提醒到完全出自于内心的需求,已成为像吃饭一样自然的事情。
会阅读?——阅读需进阶
以前我常常会为了看过的书过了不久就忘记而困扰,在阅读了《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一书后,我知道了从脑科学发展的角度,遗忘本身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学习,是大脑为了腾出一定的时空学习新知识的有意行为。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利用手机的备忘录功能与语音输入功能,记录每天阅读的读书笔记,将书中那些让自己怦然心动的语句及时摘录,并辅之以自己的点滴感悟与思考。每阅读一本书,我都增添一个备忘录,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新的阅读习惯。这个习惯让我能随时翻看和回忆起阅读过的书带给我的深刻感受。语音输入的方式也让我在每次使用中都在不断加强自然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转换训练,这也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的一项专业技能。
作为教师,我们的阅读更应该是一种专业阅读、深度阅读和示范阅读,才能够发觉、引导和助推原创力。我们应该多注重知识本位、心理学、脑科学、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国内外优秀文化等方面的领域阅读。深度阅读应该选那些看上去似懂非懂,但是会产生很多疑问和困惑的书籍,这类书籍对教师越有价值,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去“啃”这些“硬骨头”,比如我去年暑假阅读的《身份认同与人格发展》一书,虽然专业的心理学术语很难理解,但是花费时间研读下去,反而令我印象深刻。而示范阅读,一方面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示范,另一方面是为同行的专业阅读提供示范,成为重要的阅读推广人。我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着这几年看的书和期刊杂志,班上很多学生经常会来问我借阅,示范在于言传身教。教师在坚持专业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构建自我的阅读体系。
能写作?——阅读要输出
阅读的日积月累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而将阅读感悟通过写作的方式分享又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两者是一荣俱荣的共生体。
其实很多教师不是不想阅读,而是惧怕写作,我也是如此,但是逃避不能解决问题,而是更要迎难而上,接受挑战。我参加的“啃读挑战”也正是以让教师们走上专业阅读和写作之路为初衷。当我们从最开始不知道写些什么,只能摘抄几句书中印象深刻的语句,到试着概括总结当日阅读内容的核心思想,最后到能从核心思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和思考,不仅阅读能力在不断提升,对文本的解读和作者观点的认知在进一步深入,而且写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觉间提升。比如每次阅读完一本书,我的备忘录里的每日阅读感悟的字数加起来就有八千多字,再用鱼骨写作法,找到其中引发自己思考最多和最深的点作为鱼头,罗列鱼骨大纲,然后再补充感悟以丰满鱼肉,一篇充满自己所思所感的读后感顺利写成。写作本身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是需要付出勇气的。只有从平时开始不断进行专业阅读,积累素材,经常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到需要时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写作能力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会出现“本领恐慌”,想要克服这种“恐慌”,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而想要提升专业素养,没有捷径,只有不断进行专业阅读。作为教师,专业阅读才能有助于专业成长。现今我们身处碎片化的夹缝中,大脑越来越习惯于短视频和图文并茂的短文轰炸,而越来越难于集中注意力,也让我们对大段的纯文字越来越失去耐心。这个时候更需要沉下心来回归阅读。阅读让我们与作者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暂时忘却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繁杂,心无旁骛,处于愉悦、淡然宁静的状态,滋养心灵,又能让自己的精神不为物役。所以,赶快拿起令你怦然心动的书开始阅读吧!(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澥浦初级中学教师 庄颖)
作者:庄颖